• 唯一百姓论文网官方网站(其他网站均属假冒)。工作时间9:00-17:00,周末休息,QQ:1647439496。电话联系:15389037508(同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列表 > 从独立走向合群

从独立走向合群

 

 从独立走向合群
                      —以创设互通式娃娃家为例

李仙 

【摘要】娃娃家游戏是幼儿从虚拟的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一个游戏形式。多数幼儿可以和同伴共同完成角色游戏,但是也有幼儿行为趋向中表现了一种“独立、孤独”的现象,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在“互通式”的娃娃家活动中,首先通过寻找差异,丰富游戏情节的方法,让幼儿在娃娃家中感受到游戏的精彩。教师通过关联材料助推,环环渗透,帮助幼儿在“互通式”的娃娃家游戏中学会自己融入一个群体,增长自己的社会参与能力。
【关键词】娃娃家;独行;合群
娃娃家是幼儿喜爱的区域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感悟到角色的丰富,自己可以在假设角色和情境定位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是传统的娃娃家游戏只是幼儿自己走进角色,有时候会呈现一种“迷醉”状态,教师应引导幼儿走出自己的不足,为幼儿走向社会提供较好的情境。
一、娃娃家游戏区的现状反思
(一)场景片段
片段1.小鱼拎着篮子,抱着娃娃去逛街了,教师上前询问:“小鱼今天要去哪里?”“我去逛街。”教师指着糖果屋说:“今天糖果屋搞活动,你要不要去买点糖果?”小鱼转头看了一眼糖果屋,摇摇头,继续“逛街”。
片段2.小鱼又要去“逛街”,教师拉拉她说:“今天娃娃家好像有客人呢,妈妈怎么不去招待客人?”小鱼放下篮子和娃娃,走到厨房,用碗装了一碗水饺,放到桌子上。她只在厨房停留了1分钟,又拿起篮子和娃娃到教室中间“逛街”了。
(二)现状归纳
从小鱼的行为中不难看出,她在游戏中存在角色行为与意识,但游戏的情节极为单一,只停留在重复的“逛街”情节中,与其他幼儿间无交往与互动,更无语言上的交谈。这样的单独游戏行为从小班幼儿年龄及心理发展的特点可以理解,但进入中班后这样的单独游戏行为对幼儿认知、社会性的发展与人际交往是非常不利的。
针对以上现实,这种偏离社会的行为,让幼儿感受不到一种“合群和自然”。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策略,让这群幼儿来伙伴中感受一种灵动的生活氛围,在娃娃家中体验到一种爱的包裹。
二、互通式娃娃家创设的实践
(一)找差“异”,丰富游戏情节
要想增加某一名幼儿的某一种特定行为,教师就要频繁地对这名幼儿进行强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心观察,抓住每一次幼儿异于以往游戏情节的行为,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幼儿对新的游戏行为有认同感。此外,教师可利用同伴间的相互影响与评价,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幼儿的不同扮演行为,进而丰富幼儿对不同游戏情节的认知。
 1.照片再现,自我陈述中寻“异”。
在不干扰幼儿游戏的前提下,教师跟着幼儿一起“逛街”,记录每一次幼儿逛街行为的细节。在分享交流中,教师以照片再现的形式呈现幼儿扮演情景,请幼儿说一说新的游戏内容,并肯定幼儿的新游戏,使幼儿获得情绪上的积极体验。
镜头1.小鱼第三次逛街回来后,将娃娃放到床上,并用手轻轻拍了一会儿娃娃的背。回顾环节时笔者问:“你刚才是在哄娃娃睡觉吗?”小鱼点点头。笔者马上连声表扬:“小鱼,你真是个体贴的好妈妈,会哄小宝宝睡觉呢。”第二天游戏时,小鱼又开始哄娃娃睡觉,哄着哄着,她还躺下陪娃娃一起睡。
2.同伴投票,互动评价墙中寻“异”。
在娃娃家创设“互动评价墙”,将小鱼这个“爱逛街”的妈妈和其他烧菜的妈妈、喂奶的妈妈等多种不同游戏扮演状态的妈妈放在一起,请幼儿进行评选。在相互评选的过程中,小鱼既能体验到其他幼儿对其游戏的认可,也会在同伴的认可下关注同伴的游戏行为,为其尝试不同扮演行为做好铺垫。
镜头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喜欢互动评价墙中的哪个妈妈。涵涵说喜欢佳佳妈妈,因为她会给娃娃做饭。天天说喜欢小鱼妈妈,因为她会带娃娃逛街。当其他小朋友提到小鱼时,小鱼害羞地笑了起来。评选后,小鱼走进了厨房开始炒起菜来。
(二)链“情”境,激发交往意愿
自主性游戏具有社会性。幼儿游戏的内容、种类与玩法,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幼儿的游戏内容也反映着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小鱼只喜欢逛街,一方面受其生活经验限制,没有体验到做家务、照顾娃娃等活动的乐趣。另一方面,因为不善于交往,只能局限与个人的单独游戏。
为了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教师请爸爸用手机拍下妈妈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及妈妈与家中其他成员互动交往的照片,并以图片的形式张贴在娃娃家的墙面上。将小鱼作为游戏主角,将其生活带入游戏中,使幼儿的情感体验与游戏情境完美链接,激发其游戏兴趣。
镜头3.小鱼走到照片墙边,看着照片静静地笑着。2分钟后,她走进厨房,拿起一条“鱼”和一把刀开始杀鱼。杀完鱼,她将“鱼”递给“奶奶”桐桐。
(三)捕捉所“需”,提升交往技能
角色游戏是幼儿体验和表现社会生活的游戏,它能够发展幼儿语言或非语言的交往技巧、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进而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教师需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及材料,支持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需要,促进幼儿互动。
 1.关联材料助推,填交往环境之需。
随着自主游戏的推进,幼儿的游戏主题在不断丰富。到了中班,幼儿对进医院看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鱼连续一星期抱着娃娃坐到花坛边,用手指给娃娃打针,进行看病的游戏。为了迎合幼儿的游戏需求,教师逐步投放了针筒、药、白大褂等材料。关联材料的提供促进了区域间的联动,小鱼也在医院与娃娃家之间活动起来。
镜头4.小鱼抱着娃娃来到了医院。她直接走到配药窗口,对药剂师说:“给我药。”药剂师浩浩说:“你没有医生开的单子不能买药。”于是,小鱼又走到医生办公室,医生杰杰问:“你哪里不舒服?”小鱼看着杰杰,没有回答,直接拿了药单,走到了药剂师那儿取药,之后就离开了医院。
2.内在需求驱动,拓语言交流“瓶颈”。
小鱼因长期缺乏互动,互动技巧受语言表达能力限制,为了帮助幼儿走出语言交流的“瓶颈”,教师利用游戏分享环节,肯定小鱼的互动行为,利用幼儿对语言的模仿能力来帮助小鱼发展规范、复杂的语言,然后请小鱼说一说、学一学。通过教师与同伴的分享促进幼儿获得对自己情感、经验、能力的语言表达。
镜头5:小鱼带着“宝宝”金金看病。医生问:“你哪里不舒服?”金金说:“我肚子痛。”医生又问:“你今天吃什么了?”小鱼说:“我们逛街的时候吃了冰淇淋。”医生说:“那可能是冰淇淋吃坏了,我给你配点药。”医生将药单递给小鱼,小鱼说:“谢谢!”
三、所思所想
(一)静心“看”、耐心“看”,挖掘娃娃家中的行为特点
游戏中观察幼儿,最重要的是耐心和尊重。幼儿的发展需要成人极大的耐心,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想要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需求,首先要静下心来“看”孩子,看孩子玩什么,怎么玩。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尊重孩子的意愿进行游戏,是我们了解孩子的第一步。当你忍不住想上前指导时,请先稳住自己吧,跟着孩子一起玩,了解孩子是帮助孩子的前提。
(二)抓点“引”,静心“思”,实现娃娃家中的亲社会性
尽管没有成人的介入,幼儿也能在游戏中自我发展,但有没有成人的介入和指导,幼儿的发展还是有区别的。成人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用教育的眼光来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那么何时是最适宜的时候呢?这就需要教师读懂幼儿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发展点和停滞点,并针对这两点着力推进。
(三)精心“推”,助推娃娃家中的游戏发展
教师不仅要做幼儿游戏的跟随者,也要做幼儿游戏的支持者。教师可通过强化肯定、环境渗透、同伴评价、区域联动等多种形式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以观察、分析为基准,以适宜导引为手段,助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姗姗.浅谈娃娃家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9(80):165-166.
[2]陈卫平.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小班幼儿的听说技能[J].儿童与健康,2019(10):15-17.
[3]李梓萌.浅析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44-45.
[4]奚晨昕.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培养之我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105.

期刊巡展

合作流程 | 定制论文 | 论文发表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隐私保护
百姓论文网-首页-唯一官方网站,联系电话:029-84193340, E-mail:baixinglunwen@163.com
Copyright © 2005 - 2022 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百姓论文网-首页-唯一官方网站.职称论文发表,论文发表价格,职称论文发表价格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11549号-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