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一百姓论文网官方网站(其他网站均属假冒)。工作时间9:00-17:00,周末休息,QQ:1647439496。电话联系:15389037508(同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列表 > 疫情背景下新型邻里关系的形成探讨

疫情背景下新型邻里关系的形成探讨


疫情背景下新型邻里关系的形成探讨
陆文窈
摘要:
从2020年1月武汉因抗击新冠疫情首次宣布“封城”以来,三年里,全国各地陆续受疫情影响阶段性封控。上海在疫情反复的三年里一直积极响应、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政策,守护人民安全。而2022年面对新一轮奥密克戎的强势攻击,上海也无奈选择了“静默”,长达两个月的封控引起了全国的关注。静默期间,人们线下交际趋于零。与此同时,城市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悄悄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从疫情前后城市邻里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新型邻里关系背后的心理分析、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尝试建构新型的邻里关系模式。

一、疫情前后城市邻里关系的变化
古有“一掷千金,以德为邻”的典故,近有“远亲不如近邻”的成语。随着城市与社会的发展,人们从传统“群居”生活逐渐转变为更注重个体私密性的“独居”生活。同时,城市住房条件日益得到改善,使人们告别了传统的“院落化聚集式”居住环境,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界限分明,邻里关系因此逐渐弱化。这已是城市现代社区的普遍现象。尤其在经济发达、生活节奏快的一二线城市,这一现象尤为突出。996、007的工作模式下,居家时间减少。加上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使线下的社群交际逐渐迁移至了线上。邻居,也被称为城市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一现象促使邻里之间不再通过直接的线下交往产生情感积淀,而这种情感积淀的缺失,导致了邻里之间无法建立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使邻里关系逐渐疏离。
然而新冠疫情突然打破了上述城市居民的生活常态。以2022年上海与疫情抗争的2个月来举例,防疫政策要求“足不出户”。整个城市道路阻隔、物流停摆、小区封闭,各大购物平台也因运力原因无法提供正常服务。突然间,原本十分便捷的外卖、APP买菜等物资采购渠道被切断。单就采购基本生活物资这一项,就需要个人投入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物资短缺、运力不足,都是导致居民 “买不到菜”的重要原因。虽然政府也快速响应,各街道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积极努力,全力帮助百姓维持正常生活。但鉴于不同区域的差异性,生活保障物资的发放难免有滞后有短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居民们而言,最佳的物资获取渠道,便是社区群。
因此,各式各样的团购群孕育而生,一时间“上海团长”名声鹊起走红全网。原本鸦雀无声的社区群,开始悄悄被置顶。这些社区群也因不同类型的物资需求裂变成大大小小无数团购群,比如鲜奶群、鸡蛋群、蔬菜群、海鲜群等等,每个群都“各司其职”。大家也从互不认识,逐渐变成了熟悉代号“几号几零几”。通过集采的方式,给物流运力减负的同时,也保障了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二、新型邻里关系的逐渐形成
在疫情发生之前,很多老小区都没有业主群。而一些新建小区,虽有业主群,但也并未覆盖小区在住的所有居民。其次,群内成员的身份标识非常单一,均按楼号室号标注,线下并不认识。另外,由于业主群里一般没有对个体有价值的信息,大多数人都会将业主群设置为“消息免打扰”,大家也不会在业主群中闲聊。这样的业主群更多的是方便物业统一发布通知。
而在疫情期间,由于做核酸、发放保障物资等都要求“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因此要求小区内所有在住居民都要加入社区群。上海抗疫期间,大多数小区都由辖区居委牵头组织,形成小区群,然后再细分至楼栋群,以便有任何防疫通知或者需要配合的政策要求,都能百分百传达到每一个人。另外,由于无法出门,使得所有的线下沟通需求都迁移至了线上,社区群便开始热闹起来了。居民们在群内讨论防疫政策、抒发情绪、组织团购、以物换物……一时间社区群从单向的一对多沟通,转换为群体交流。人们逐渐在群内实现了人际交往和传播的需求。
与疫情前的邻里关系不同,大家开始主动在社区群中发言。一方面满足了静默期沟通上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也通过团购群满足了基本的物资需求。随着静默期的延长,群里各成员的身份标识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几号几零几”,个人私密生活中的一些信息逐渐公开:谁家是养宠物的、谁家有老人孩子、谁是热心肠的团长和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一个个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个体形象逐渐展现了出来。
三、新型邻里关系的心理分析
与长期以来 “最熟悉的陌生人”的邻里关系不同,新型邻里关系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的媒介基础上,通过线上的群体交流来弥补静默期间线下人际关系情感的不足。可见,人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脱离关系而存在。人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人们需要关系、需要社交。
疫情期间,邻居们生活在同一个事件背景下、居住在同一个小区环境中,有了共同的沟通语境。常常因为家里缺个酱油、少个盐,通过“麻烦别人”,从私密的个人“孤岛”中走出来,建立了与他人的关系。这种可以一起聊天、排解压力、互帮互助的行为,是疫情静默期里的一束光,能够融化人们内心焦虑、压抑、甚至是愤怒的负面情绪。
与此同时,与所有借助新媒体平台建立的人际关系相同,比起线下面对面的交流,线上的人际关系更容易把握边界感,避免社交黏腻。当人们在线下面对面时,长时间的沉默会导致尴尬的冷场,线下沟通具有实时性。而在线上,几分钟、几小时后再回复消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给予了人们沟通的空间。同时,线下难以避免的尴尬,在线上可以通过一些“表情”符号来化解。
在静默期里,邻里关系从淡漠疏离慢慢产生了情感的连接:共同抗疫、报团取暖、情感社交、物资保障……这些特殊时期的个体需求,在各个社群里演变成了团体共同的需求。共同需求的产生与满足,使邻里关系逐渐升温。
四、新型邻里关系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
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类有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胜任力需要、关系需要和自主需要。可见维持良好关系是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关系来源于利益与情感。健康正向的利益关系与情感连接有助于良好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邻里关系的社会化功能表现在,和谐社会依赖于和谐社区,而和谐社区离不开和谐的邻里关系。好的邻里关系给居住在同一社区的居民带来彼此安定的生存空间和环境。有利于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
同时,邻里关系间的品质也会对同一社区的人群风气产生影响。静默期间,虽然同一社群中的邻居不曾见过面,但已经建立起的情感纽带,将在静默结束后延续。一些有相同志趣的邻居,相约疫情后“网友见面”,一起聚餐、发展共同的爱好。
近年来的疫情反复虽然限制了人们的行动,但也打破了邻里间长久以来的“寒冰”。新型邻里关系在特殊时期形成于线上,当恢复正常生活后,又延续到了线下。良好和谐的邻里关系,不仅滋养了个体的健康心理,更是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安定与和谐。
根据2020年公布的最新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一二三线城市人口加起来数量超过5亿。在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是越来越多的钢筋混凝土铸起的高墙。而邻里关系,隐藏在高墙之后,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型邻里关系的形成也将随着时代的车轮一同向前,潜移默化影响着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蕾,疫情背景下依托新媒体的新型邻里关系形成与探讨,2020
【2】李露、王敬群、叶宝娟、雷希、郑清,邻里关系对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共情、亲【3】社会动机的链式中介效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
【4】李芬,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基于武汉城区的实证研究,2004
【5】章钊铭、顾强,重大疫情背景下城市社区邻里共同体构建研究,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21
【6】王一帆、张强、陈圣赉,邻里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文献综述,传播与版权

期刊巡展

合作流程 | 定制论文 | 论文发表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隐私保护
百姓论文网-首页-唯一官方网站,联系电话:029-84193340, E-mail:baixinglunwen@163.com
Copyright © 2005 - 2022 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百姓论文网-首页-唯一官方网站.职称论文发表,论文发表价格,职称论文发表价格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11549号-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