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一百姓论文网官方网站(其他网站均属假冒)。工作时间9:00-17:00,周末休息,QQ:1647439496。电话联系:15389037508(同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列表 > 初中班级德育生活化策略

初中班级德育生活化策略


初中班级德育生活化策略
李桃

摘要:学校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和价值观念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在心理上从不成熟过渡到成熟。初中阶段的中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相关的道德知识也有所欠缺,很难形成完整且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教育本来就源于生活且会指导人们的实践,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仅会源于对周边事物的认识,还来源于对基础道德知识的学习。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主要围绕着如何将初中班级德育工作生活化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学生;德育工作;策略
引言
目前,传统模式下的德育教育注重的是知识和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德育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学生有一个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于中学生而言,如果只重视学生对德育教材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中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就很容易引发社会中的道德工作偏离和谐的大方向,甚至出现一些社会乱象。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学校和社会生活的关联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协同发力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对德育教材知识内容的生活化创新工作。
一、坚持德育工作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目前,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以理论的说教方式为主,注重传统的道德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中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和礼仪规范的培养,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考核机制也仅是从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记忆情况入手,单一的考核方式也就决定了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缺乏灵活性和科学性。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社会和谐的需求也在提升,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贯彻落实,多所学校开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加大落实德育生活化这一理念,不断探索中学德育教育的灵活性与科学性,这样能更好的把“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使命落到实处。
二、德育教育的现实问题
(一)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社会人才
目前,学校的目标定位于培养满足市场的人才需要,开始注重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型研究人才。但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很多初中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抵抗心理,学生对于学习德育的态度大多不端正。一方面因为家庭缺乏对德育知识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重视德育的基础知识,对自己应承担起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另一方面受到学校中人际交往的影响,缺乏相应的实践引导,这就导致了在校学生很容易形成适合本校学生交往的习惯和方式,不仅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常常忽略对于实际生活的思考。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于学生心理需求的回应和对其认知的更新,进而导致老师以形式主义的方式教学,学生以轻视这一课程的心理对待德育课程。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重视下,让学生在认知和心理两个方面建立起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二)难以满足目前社会发展需求
教育改革是针对于现有更新的实践去发展适合于当下理论的内容,再从理论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教育的结果就是满足学生对于自我的需求。目前西方学者提出了“教育回归自然,教育回归生活”的思想,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学校对初中生的道德教育更是倡导需要在不同环境中不断地实践。但是目前国内家庭以“责骂式”教育为主,忽视了孩子在责备言语下的反应,更多地表现为叛逆,常常做出利己和违背社会和谐发展的行为。
(三)学生自身道德素质亟待提升
目前初中学生在德育方面最大的缺失就是没有形成一个健康和正确的行为方式。那些阻碍学生发展进步的道德观念往往来源于信息冗余的互联网,这让他们难以认识到道德修养是自己与人交往的基础,道德修养更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追求自身发展的能力,除了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以外,修身养性是与自己建立联系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那么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即使有一身技能能够应对社会的挑战,但忽视自身的精神需求,往往会导致内心的空虚和对生活的无望感。因此,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掌握一项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日常的道德素质,以此推动自身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三、将道德教育生活化的现实路径
(一)阅读促进学生德育工作
在一些优秀的学校中,德育教育不仅在加强家校联系的过程中得以体现,更能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体现。生活道德教育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更是让学生懂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了解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有学者对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做出具体的研究,其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具体化的行为标准,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这些具体的行为标准需要通过阅读的方式不断地构建学生在应对不同情景中的行为反应。
(二)劳动促进学生德育工作
除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的道德知识的教学以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置劳动的环节,帮助学生模拟和构建为人处事的环境,以此规范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对于道德修养的理解和应用。学校的环境对于学生品德素质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要利用其整个教学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道德素质包括一个人对于生活的尊重,对于社会技能的基本掌握,更重要的是要明白道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生活的需求,还需要为服务者负责,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以此达成更高的生活目标。因此,学校应该基于对这些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树立积极良好的满足学生素养的课程,让具有教学素养的教师给予学生关怀和培育,实现解放和发展学生的目的。
(三)增加反馈机制促进学生德育工作
德育生活化目标的主体性正是针对传统“无人”德育而提出来的,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学生个体。德育生活化就是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独自面对生活的创新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避免传统德育中只是单纯把学生看作一个装道德知识的“容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校需要建立合理的道德反馈机制,为学生日常的道德修养做出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晰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主体性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教育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进而又由自我约束和控制逐渐发展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还体现了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实现情与智的结合,可以说主体性的培养是德育生活化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结:在学校对于道德教育工作的日常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学校不仅要加强对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的管理与汇总,还要对提升学生重新认识自身的学习内容和技能水平做到定期的反思,能够做到正确、客观、全面的评估,通过不断的提升和努力,让学生能够敬畏道德修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努力完善自我,从而在这个时刻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能够在步入社会时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有效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樊星佑. 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策略[J].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5(17):1.
[2] 杨顺昌. 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 000(031):94.
[3] 于振霞. 班级德育教育生活化策略与研究[J]. 考试周刊, 2019(38):1.
[4] 陈彦艳. 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  2021.

期刊巡展

合作流程 | 定制论文 | 论文发表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隐私保护
百姓论文网-首页-唯一官方网站,联系电话:029-84193340, E-mail:baixinglunwen@163.com
Copyright © 2005 - 2022 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百姓论文网-首页-唯一官方网站.职称论文发表,论文发表价格,职称论文发表价格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11549号-1
在线客服